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流量計儀表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渠式測量頭電磁流量計。
背景技術
電磁流量計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當導電流體流過電磁流量計磁場時,在與流速和磁場兩者相垂直的方向就會產生與平均流速成正比的感應電動勢,該感應電動勢由電磁流量計管壁上的一對電極檢測到。電磁流量計包括管道式和插入式兩種。
其中,插入式電磁流量計的傳感器直接插入被測管道,具有以下特點:體積小、安裝方便、投資少等優點:傳感器插入深度僅為管道直徑的10%~12.5%,特別適用于大口徑管道中的流量測量,有優越的性能價格比:測量范圍大,測量不受溫度、密度、壓力、粘度、導電率等變化的影響,壓力損失為零;能夠在不斷流的情況下進行安裝、拆卸,為用戶的檢修帶來了方便。由于插入式電磁流量計是在管道中插入測量,插入測量組件的小尺寸限制了勵磁強度:其次測量管道中增加了阻流件,不可避免地產生渦流擾動。為盡可能減少其阻流效應,通常技術上必須盡可能將的測試頭尺寸做小,插入深度盡可能做淺,目前市場上的測量頭直徑控制在φ40-φ45之間,這樣插入式所產生磁場的線圈就要做的很小。為了在很小的空間能做出磁感應強度相對大的線圈,目前技術通常采取了如下措施:將線圈設計成扁平型,使得線圈形狀與工作區形狀達到zui大程度的吻合,同時可以減少探頭的用材和重量;線圈內放置鐵芯,線圈外圍和頂上(非電極工作面一端)加上磁軛(緊貼線圈)來增強磁場;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探頭殼體的壁面盡量做薄,使得電極工作面盡可能地和線圈接近。另外,由于插入式電磁流量計的探頭對管道中的流場有一定的影響,探頭背部可能會產生擾動,從而影響測量的重復性。流體在測量管道流動時,理論上要求不阻流,可近似為(阻塞系數B=1)。這里就要求:如何盡可能減小插入頭的尺寸以期獲得近似于零阻流的技術效果。這樣要求探頭直徑越小越好,且呈制成各種流線型,同時插入管道深度也越淺越好。
目前技術狀況及水平:測量頭結構形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一般為兩種,即管式和柱式兩種,管式實際就是一個縮小的電磁流量計,體積難以做小,這樣又限制了其應用范圍:柱式可以將插入頭做的很小,目前市場上柱式插入頭做到了⑨25mm.這兩種都有他們的技術局限性。
圖1是具有測量頭接桿101的管式測量頭102實流示意圖,流入介質106在層流狀況下,在進入到測量管時,從阻擋區壓縮后進入測量管,流出介質104經測量電極103出測量管后又恢復管前的層流狀況,但不可避免地在測量管的前后端口形成前后渦流區105。這里由渦流產生的擾動將直接影響測量的重復性。圖2是柱式測量頭實流示意圖,壓力介質203在層流狀況下,在流經到具有電極201的柱式測量頭202時,其中部介質從阻擋區壓縮后向外流經測量電極,測量后介質205重新恢復測量前的層流狀況,但不可避免地在插入柱的前后壓縮區形成渦流區204。這里由渦流產生的擾動同樣將直接影響測量的重復性。根據對前述的管式和柱式測量頭實流的分析,這兩種結構總避免不了渦流的產生,所以這兩種結構的電磁流量計的精度總是飽受插入體前后渦流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渠式測量頭電磁流量計,創新插入頭的流體特性,提高插入頭的流動性能,減少對測量介質的阻塞程度,提高測量精確度。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渠式測量頭電磁流量計,包括:渠式測量頭;
測量頭連接桿,與所述渠式測量頭連接;
測量電極,對稱安裝在所述渠式測量頭的兩導流翼上;
電極孔工藝堵頭,密封所述測量電極插入所述渠式測量頭縫隙:
電極接出導線,與所述測量電極連接,由所述渠式測量頭導流翼的軸向同軸鉆孔穿出接;
勵磁線圈,具有勵磁線圈芯軸,所述勵磁線圈芯軸通過連接螺紋段涂加固膠擰入渠式測量頭的中心螺紋孔:電極接出導線和勵磁線圈接出導線捆綁于線圈外圍穿入所述測量頭連接桿。
優選地,所述測量電極裝入所述渠式測量頭的連接部位涂滿高溫密封膠。
優選地,所述電極孔工藝堵頭為聚砜堵頭。
優選地,所述電極接出導線,與所述測量電極采用隼式壓接方法連接。
優選地,所述渠式測量頭和測量頭連接桿的安裝連接部位涂滿密封膠。
本實用新型以小直徑為設計前提,對與測量介質管道同軸的過流結構進行改進,并在實流前后端對測量頭增加了導流翼結構,降低了進入測量頭介質的阻塞程度,使實流前后的渦流區得到極大的壓縮,從而使因渦流產生的擾動降低到zui小,提高插入式流量計的測量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管式測量頭實測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柱式測量頭截面實測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渠式測量頭制造圖樣: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渠式測量頭截面的實流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渠式測量頭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1,測量頭接桿:102,管式測量頭:103,測量電極:104,流出介質;105,前后渦流區:106,流入介質;201,電機:202,柱式測量頭:203,壓力介質:204,渦流區:205,測量后介質;401,上游壓力介質:402,兩側渠壩內的測量電極:403,下游測量后的介質流過導流翼后翼無明顯渦流區:404,上游壓力介質流經導流翼前翼無明顯渦流區:405,前后端帶導流翼的測量頭渠壩:406,下游測量后流出介質;501,渠式測量頭:502,測量頭連接桿:503,電極孔工藝堵頭:504,測量電極:505,電極接出導線:506,勵磁線圈:507,勵磁線圈芯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5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渠式測量頭制造圖樣: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渠式測量頭截面的實流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渠式測量頭結構示意圖。參照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渠式測量頭電磁流量計,包括:渠式測量頭501:測量頭連接桿502,與所述渠式測量頭501連接:測量電極504,安裝在所述渠式測量頭501上,測量電極504裝入渠式測量頭501的連接部位都必須涂滿高溫密封膠,以保證測量頭內處于干燥密封技術狀態。電極孔工藝堵頭503,是安裝好測量電極504后,用與測量頭同材質的聚砜做成的堵頭帶高溫密封膠封堵。電極接出導線505,與測量電極504連接,采用隼式壓接方法連接:勵磁線圈506的勵磁線圈芯軸507,通過連接螺紋段涂加固膠擰入渠式測量頭501的中心螺紋孔,待固:將電極接出導線505和勵磁線圈506接出導線捆綁于線圈外圍并留出足夠長度穿入測量頭連接桿502:渠式測量頭501和測量頭連接桿502的安裝連接部位也必須涂滿密封膠,以確保測量頭內部的密封干燥。
本實用新型的測量頭實流部分設計為渠型結構,測量介質的實流狀況更接近于管道內的實流狀況,壓縮量小,無突變,流體更加平穩。見圖3渠式插測量頭制造圖樣:為確保圖中測量頭導流翼相連各部位的曲線的準確和圓滑,必須用數字控制立式銑床進行加工:圖3測量頭的材質用耐高溫,耐酸堿腐蝕,抗變形的聚砜進行加工:圖3中的電極安裝孔和電極導線引出小孔必須相交,不得錯位。
本實用新型的測量頭兩導流翼對稱安裝測量電極402,兩側渠壩內的測量電極402的引出電線由測量頭導流翼的軸向同軸鉆孔穿出接轉換頭。如圖4所示,與管道平行的兩側前后端帶導流翼的測量頭渠壩405其迎流端和背流端設計成導流翼狀態,與兩側前后端帶導流翼的測量頭渠壩405相交連接的平面迎流端和背流端均作圓角處理;實流更平穩(下游測量后的介質流過導流翼后翼無明顯渦流區403,上游壓力介質401流經導流翼前翼無明顯渦流區404,形成下游測量后流出介質406),實流壓縮很小,理論上阻塞系數B=1。
本實用新型以小直徑為設計前提,對與測量介質管道同軸的過流結構進行改進,并在實流前后端對測量頭增加了導流翼結構,降低了進入測量頭介質的阻塞程度,使實流前后的渦流區得到極大的壓縮,從而使因渦流產生的擾動降低到zui小,提高插入式流量計的測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