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慧水務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慧水務工程用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電磁流量計。
背景技術
智慧水務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掘數據價值和邏輯關系,實現水務業務系統的控制智能化、數據資源化、管理精確化、決策智慧化,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使水務業務運營更高效、管理更科學和服務更優質,在智慧水務的供水過程中需要用到電磁流量計,而現有智慧水務工程用電磁流量計不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功能,當水經過電磁流量計時,容易將雜質和淤泥留在電磁流量計內,從而造成電磁流量計堵塞,且不便于對過濾網進行拆卸,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慧水務工程用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電磁流量計,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功能的優點,解決了現有智慧水務工程用電磁流量計不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功能,當水經過電磁流量計時,容易將雜質和淤泥留在電磁流量計內,從而造成電磁流量計堵塞,且不便于對過濾網進行拆卸,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慧水務工程用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電磁流量計,包括電磁流量計本體,所述電磁流量計本體的左側連通有進水管,所述電磁流量計本體的右側連通有出水管,所述進水管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內腔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過濾板,所述過濾板遠離支撐板的一端貫穿至進水管的頂部并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右側開設有卡槽,所述出水管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內腔的背面貫穿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轉盤,所述第一殼體內腔兩側的頂部均活動連接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表面開設有通槽,所述活動板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遠離活動板的一端貫穿至進水管的內腔,所述活動桿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刮板,所述進水管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內腔頂部與底部的左側均固定連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遠離連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連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塊,所述移動塊的頂部開設有梯形槽,所述連桿的表面套設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殼體內腔頂部的右側貫穿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滾輪,所述推桿遠離滾輪的一端貫穿至第二殼體的頂部并固定連接有按板,所述推桿表面的頂部套設有第三彈簧,所述電磁流量計本體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環形管,所述環形管的頂部連通有輸送管,所述輸送管遠離環形管的一端貫穿至電磁流量計本體的頂部且表面設置有止回閥。
優選的,所述轉軸遠離轉盤的一端貫穿至第一殼體的背面并固定連接有旋鈕,所述轉盤正面的頂部通過限位銷與通槽的內腔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殼體內腔的右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推桿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桿,且限位桿遠離推桿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內腔。
優選的,所述支撐板的兩側均與安裝塊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活動塊的頂部與底部均與第二殼體的內壁接觸。
優選的,所述滾輪遠離推桿的一側與梯形槽內腔的右側接觸,所述第二殼體內腔的左側開設有第一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二殼體內腔的頂部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擋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把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流量計本體、進水管、出水管、安裝塊、第一彈簧、支撐板、過濾板、擋板、卡槽、第一殼體、轉軸、轉盤、活動板、通槽、活動桿、刮板、第二殼體、隔板、連桿、活動塊、卡塊、移動塊、梯形槽、第二彈簧、推桿、滾輪、第三彈簧、環形管、輸送管和止回閥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智慧水務工程用電磁流量計不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功能,當水經過電磁流量計時,容易將雜質和淤泥留在電磁流量計內,從而造成電磁流量計堵塞,且不便于對過濾網進行拆卸,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安裝塊、第一彈簧、支撐板、過濾板和擋板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進行限位,通過設置卡槽、隔板、連桿、活動塊、卡塊和第二彈簧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進行固定,通過設置轉軸、轉盤、活動板、通槽、活動桿和刮板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進行清理,從而避免電磁流量計發生堵塞,通過設置移動塊、梯形槽、推桿、滾輪和第三彈簧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進行拆卸,通過設置環形管、輸送管和止回閥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電磁流量計的內壁進行沖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的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B的放大圖。
圖中:1、電磁流量計本體;2進水管;3、出水管;4、安裝塊:5、第一彈簧:6、支撐板;7過濾板;8、擋板;9、卡槽;10、第一殼體;11、轉軸;12、轉盤;13、活動板;14、通槽;15、活動桿;16刮板;17、第二殼體;18、隔板;19、連桿;20、活動塊:21、卡塊:22、移動塊;23、梯形槽;24第二彈簧:25、推桿:26滾輪:27、第三彈簧;28環形管;29、輸送管:30、止回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一種智慧水務工程用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電磁流量計,包括電磁流量計本體1,電磁流量計本體1的左側連通有進水管2,電磁流量計本體1的右側連通有出水管3,進水管2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塊4,安裝塊4內腔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5,第一彈簧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6,支撐板6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過濾板7,過濾板7遠離支撐板6的一端貫穿至進水管2的頂部并固定連接有擋板8,擋板8的右側開設有卡槽9,出水管3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殼體10,第一殼體10內腔的背面貫穿設置有轉軸11,轉軸11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轉盤12,第一殼體10內腔兩側的頂部均活動連接有活動板13,活動板13的表面開設有通槽14,活動板13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活動桿15,活動桿15遠離活動板13的一端貫穿至進水管2的內腔,活動桿15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刮板16,進水管2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殼體17,第二殼體17內腔頂部與底部的左側均固定連接有隔板18,隔板18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連桿19,連桿19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活動塊20,活動塊20遠離連桿19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21,連桿19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塊22,移動塊22的頂部開設有梯形槽23,連桿19的表面套設有第二彈簧24,第二殼體17內腔頂部的右側貫穿設置有推桿25,推桿25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滾輪26,推桿25遠離滾輪26的一端貫穿至第二殼體17的頂部并固定連接有按板,推桿25表面的頂部套設有第三彈簧27,電磁流量計本體1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環形管28,環形管28的頂部連通有輸送管29,輸送管29遠離環形管28的一端貫穿至電磁流量計本體1的頂部且表面設置有止回閥30,轉軸11遠離轉盤12的一端貫穿至第一殼體10的背面并固定連接有旋鈕,轉盤12正面的頂部通過限位銷與通槽14的內腔活動連接,第二殼體17內腔的右側開設有限位槽,推桿25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杄,且限位桿遠離推桿2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內腔,支撐板6的兩側均與安裝塊4的內壁活動連接,活動塊20的頂部與底部均與第二殼體17的內壁接觸,滾輪26遠離推杄25的一側與梯形槽23內腔的右側接觸,第二殼體17內腔的左側開設有第一通孔,第二殼體17內腔的頂部開設有第二通孔,擋板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把手,通過設置安裝塊4、第一彈簧5、支撐板6、過濾板7和擋板8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7進行限位,通過設置卡槽9、隔板18、連桿19、活動塊20、卡塊21和第二彈簧24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7進行固定,通過設置轉軸11、轉盤12、活動板13、通槽14、活動桿15和刮板16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7進行清理,從而避免電磁流量計發生堵塞,通過設置移動塊22、梯形槽23、推桿25、滾輪26和第三彈簧27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過濾板7進行拆卸,通過設置環形管28、輸送管29和止回閥30的配合,能夠便于對電磁流量計的內壁進行沖洗,通過電磁流量計本體1、進水管2、出水管3、安裝塊4、第一彈簧5、支撐板6、過濾板7擋板8、卡槽9、第一殼體10、轉軸11、轉盤12、活動板13、通槽14、活動桿15、刮板16、第二殼體17、隔板18、連桿19、活動塊20、卡塊21、移動塊22、梯形槽23、第二彈簧24、推桿25、滾輪26、第三彈簧27環形管28、輸送管29和止回閥30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智慧水務工程用電磁流量計不具備自動沖洗高效防堵的功能,當水經過電磁流量計時,容易將雜質和淤泥留在電磁流量計內,從而造成電磁流量計堵塞,且不便于對過濾網進行拆卸,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的問題。
使用時,通過旋鈕轉動轉軸11,轉軸11帶動轉盤12轉動,轉盤12通過限位銷和通槽14的配合帶動活動板13上下往復移動,活動板13通過活動桿15帶動刮板16移動,從而對過濾板7進行清理,以避免電磁流量計發生堵塞,當需要對過濾板7進行更換時,通過按板將推桿25向下按動,推桿25通過滾輪26和梯形槽23的配合對移動塊22造成擠壓,使移動塊22帶動連桿19向右移動,連桿19通過活動塊20帶動卡塊21移動,使卡塊21從卡槽9內移出,以解除卡塊21對擋板8的束縛,然后通過把手將過濾板7從進水管2內移出,當需要對電磁流量計本體1的內壁進行沖洗時,打開止回閥30并對輸送管29內輸送水體,水體再通過環形管28流出,以對電磁流量計本體1的內壁進行沖洗。